首页 | 讲座预告 | 讲坛聚焦 | 精品回眸 | 文件通知 | 专家资料 | 回音壁 
 
做一个“大写的人” ——听第117期濂溪讲坛回想
2013-11-22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作为国粹的京剧是最好的代表。因此孙萍教授提出让京剧表演的学习进入小学课堂。
    京剧——民族文化之精华,因此需要每一代中华儿女传承下去。且它展现的不只是一种艺术,更是民族精神。日前,我聆听第116期的濂溪讲坛,主讲人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金森先生以及他的夫人——也曾做客濂溪讲坛的孙萍教授。叶金森先生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京剧武戏方面的知识,语言诙谐幽默,更吸引眼球的是叶先生亲自示范。叶先生告诉我们这些漂亮的动作是在平常的刻苦练习中练出来的“真把式”,而早期的老一辈京剧艺术家更加辛苦,倾注一生的心血将艺术形成。但他们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财富或荣誉,而是传承中华文明。正如孙萍教授讲到的:“不为发家致富,只为祖师爷传道。”一句“只为祖师爷传道”道出每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作为京剧艺术传承者的强大历史责任感。他们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坚持。孙萍教授还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京剧界的著作——《梨园条例》,她告诉我们这本书不仅在讲京剧艺术,更重要的是想告诉人们怎么努力做一个“大写的人”。做那个“大写的人”,要了解民族的历史,了解民族文化,学习并传承民族文化以及弘扬民族文化中所包涵的民族精神。第116期濂溪讲坛,从京剧的艺术开始,让我们从中汲取能量,并提笔,写出一个“大写的人”
                                                                                     胡协敏/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