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座预告 | 讲坛聚焦 | 精品回眸 | 文件通知 | 专家资料 | 回音壁 
 
听孙必干特使“讲故事”——有感于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关于中东问题》的讲座
2006-11-27  
    11月23日是西方的感恩节,就在同学们相互微笑祝福节日快乐之时,在大家纷纷向师长、朋友表达感激之际,一件真正值得我们庆幸、感恩的事情从天而降——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现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应邀来我校开坛设讲啦!初闻喜讯,大家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不禁奔走相告,相约结队早早地等候在七教一楼报告厅门外,全然不顾初冬的瑟瑟寒风,微微小雨。
当日晚,孙大使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中东问题》的精彩报告,让我们了解了中东政治局势,更见识了这位中国最优秀外交官的代表的别样风采。
邻家爷爷讲故事
    听了孙大使报告的同学,一致的感受就是——像是在听邻家爷爷讲故事。他的谦逊、慈祥让人感觉亲近,而他在报告会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他临危受命接受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的复馆工作,及复馆小组一行13人经历了“在枪声中睡,在炮声中醒”的动荡生活,9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的一幕幕,更是让大家仿佛在听一个惊险的故事。他还详细讲述了在7名中国人被不明身份的伊拉克武装分子绑架的25个小时中,复馆小组通过政府沟通、民间外交、在半岛电视台发表讲话等方式全方位营救的全过程。他详实的讲述,让同学们如临其境,听到惊险之处,不禁屏气凝神,一颗心随着事态的发展起起落落,想到孙大使曾游刃战火之间,斡旋生死边缘,而今依然从容镇定的讲述这一切,一股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
外交大使,文化大师
    孙大使的博学多识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在讲座中,从中东地区的古代文明谈起,到中东地区的种族矛盾、宗教信仰以及各种历史传说,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在讲到犹太人时,又大量地引用了孟德斯鸠、马克思的名言,并且幽默的提到,犹太人会理财,《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就是犹太人。
    讲座后,理学院的小陈感慨地对笔者说:“一直认为,理科生不用学历史、不用学语文,学了也没用,听了孙大使的讲座才发现无论学什么专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才能沉淀一种气质,这就是‘大家’与我们的不同!”临分手时小陈还自豪的告诉笔者:“我啊,计划从现在开始,就去图书馆‘加油’去!”
热爱祖国,感动中国
    林则徐有诗言: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想,此句应该是孙大使一片丹心的真实写照。孙大使花甲之年临危受命,以带病之躯再续使命传奇,辞别了80多岁的父母,毅然接受了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的复馆工作,这是何等豪情。“对一位外交官而言,最重要的素质应该是对祖国的忠诚,把国家的利益和荣誉放在第一位,在面对各种复杂和艰难的风险时,总会有一些牺牲,甚至是个人的生命!”孙大使在讲座时如此说道,语毕,台下掌声雷鸣,的确,孙大使不仅感动了会场的全体师生们,也感动了2004年的整个中国!
 
    由于行程较紧,孙大使于11月24日离开了九江。离开前,孙大使对鹿洞书院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人文底蕴赞叹不已,并前往参观,笔者有幸陪同。本打算在此过程中对孙大使作一个简短的采访,但驱车途中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差,晕车严重,不得不中途返回。惟有看着渐渐远去的汽车,默默在心底祝福孙大使一路顺风!
    后记:对于未能详尽地采访到孙大使,听他讲更多的“惊险故事”,聆听他对我们青年人的教诲和希望终究感觉遗憾,但或许采访根本就是多余的,孙大使已经躬亲士卒,为我们做人做事、应对危机和热爱祖国人民做出了最有力的典范!我们该做的就是以孙大使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奋力前行!
学生记者:赵晓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