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座预告 | 讲坛聚焦 | 精品回眸 | 文件通知 | 专家资料 | 回音壁 
 
现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作客我校濂溪讲坛第20期
2006-11-24  

苟以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11月23日晚19:00,我校第20期濂溪讲坛在七教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应学校邀请,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现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孙必干带师生走进了他的外交人生,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关于中东问题》的精彩报告。副校长涂明华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孙必干大使一进场,观众席便爆发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大家起立用掌声表达了对这位外交英雄,对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深深的敬意。

  孙大使在讲座中首先向师生系统的介绍了中东问题的由来和演进,讲述了中东各种争端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以及历次中东战争的概况和影响。并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观点进行了点评和分析,着重介绍了我国的中东问题原则和措施。随后,孙大使介绍了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东问题特使以及特使的任务和使命。

  报告会上,孙大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他临危受命担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期间,他们一行13人穿越被称为“死亡之路”的约伊高速公路,经历了“在枪声中睡,在炮声中醒”的动荡生活,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04年7月9日,复馆小组终于成功复馆的经历。他详细讲述了在7名中国人被不明身份的伊拉克武装分子绑架的25个小时中,复馆小组包括运用政府间沟通、民间外交、在半岛电视台发表讲话等方式全方位营救的过程。孙大使还介绍了今年他担任中东问题特使以来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惊险的一幕幕,孙大使却讲得那样平静,显示了一位久经沙场的外交官面对风云变幻,甚至是面对死亡时的沉着冷静。

  谈及外交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孙大使自有一番感悟。在他看来,外交工作是神圣和光荣的,但并不仅仅是人们想象中西装革履迎来送往、潇洒风光的一面,这只是一部分,但不是重要的部分。实际上,外交官有时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

  最后,孙必干大使深有体会地说:“对一位外交官而言,在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和艰难的风险时,最重要的素质应该是对祖国的忠诚,把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这位花甲老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在场师生进行了精彩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掌声经久不息,现场气氛热烈。

  副校长涂明华在总结中对孙大使为国无私奉献和不畏艰险的精神表示了钦佩和敬意,号召全校师生以孙大使为榜样,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报效祖国。

  报告结束后,孙大使欣然为我校濂溪讲坛题词: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孙大使曾担任过中国驻沙特、伊拉克、伊朗等国大使以及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等职务。他曾经历过上世纪70年代的也门动乱、目睹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利比亚的轰炸、亲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危机。2004年他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穿越过被称为“死亡之路”的约伊高速公路,并在伊拉克25小时内奇迹般的营救了中国人质。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带保镖的外交官。今年黎以战争期间孙大使出访了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并亲赴正在被真主党的炮火攻击中的海法进行了斡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