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座预告 | 讲坛聚焦 | 精品回眸 | 文件通知 | 专家资料 | 回音壁 
 
艺术理应长存于电影——记周星教授讲述中国电影之现状
2009-12-01  

   做客我校第63期的周星教授是我国著名影视评论家神采奕奕,儒雅风趣的他,作为国家电影审查委员,看过的电影如过江之鲫,他说他是在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做研究,对于中国电影的现状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好莱坞在说话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听,华盛顿在说话的时候,世界在打盹。”周星教授引用了美国共和党议员奥林·斯派克说的话,旨在指出文化影响力折射常态影响力,电影在实现人的精神慰藉上功用大焉,美国用它的电影提高了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而指出而中国电影的票房增长虽与经济息息相关,呈现了良好状态,跃进姿态及发展势头,但我们必须要用多方位的视角看待中国电影。从全球国家人均看电影的次数对比得出,中国人均次数为0.22,远远低于美国4.6,法国3.3等发达国家。若电影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标准之一,那么人均次数少的中国在文化跃进上并未跟上经济跃进。即使中国电影占主导地位已成事实,本土电影主导与经济文化相适宜,但在世界文化电影构成上,中国电影的文化影响里仍然与大国有些差距。

周星教授用近期票房攀高的《建国大业》为例,说明了中国电影里市场机制与大众文化的决定性,显示了投合大众心理、意识形态需要时的中国电影生存要义。生存的重要性是电影明了的事实,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了发展的可能。但现如今中国电影出现了审美与生存判断的尴尬,一味的追求市场造成了烂片兴旺的奇迹,得失最大的是产业形态的变化,进展最大的是市场机制的建立,但缺憾最大的是本土民族传统的缺失。如果电影处在了宣扬娱乐至上的时候,那么它肯定没有长远的价值可以流传。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娱乐“得道”与艺术文化“失场”。我不禁产生疑问,所谓的追求市场导致了娱乐至上的电影理念,最终是否归结于受众享受娱乐的心理,那么是不是要在提高人们审美趣味,发扬民族文化之后,中国电影的艺术性才能得到充分表现?

“艺术长存,而微妙的生命短暂。”原来,影响力大的电影不是靠占有了多少的市场为决定,而是其电影的内涵,它所表达出的自己本土民族文化的价值。而中国在文化上虽然有着历史的优势,但中国电影对市场攫取不择手段的现状,削弱了电影所发扬本土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本土价值观的自信是文化的内核,要使中国电影的发展影响势态赶上美国等西方大国,理应做到坚持本土文化之核,吸纳外来文化之长,丰富人性文化之本,凸显主流价值观之优,要在市场生存的基础上培植丰盛民族本身的艺术魅力,以感染受众。

中国电影的表现要让观众观看时仿若亲身经历,表达在苦难之后感受心灵美满的意义,告诉受众人心最终还是能存留美好。这才是中国历史文化所不能泯灭的内核,是本土美学传统,民族审美习惯,情感表达方式的意义。“容纳多元文化之色,强化感染温暖之情。”周星教授如是说。

关闭窗口